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包装设计专业开设于1985年,是一门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交叉、多学科融合的专业。2022年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2023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获评A+专业,全国排名第一。拥有“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包装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先进包装材料研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过度包装设计治理智能评价重点实验室”等众多平台、“智能化包装设计研究”等多个国家级项目。主要面向全国包装行业,培养具有较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从事产品包装设计、智能包装设计、品牌设计与推广、设计策划与管理等工作的专门人才。本专业下设产品包装设计和智能包装设计两个专业方向。
人才培养:本专业通过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教师获湖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已毕业本科生2802人,毕业生成为包装行业、设计研究领域的骨干。先后获红点奖、IF奖、“互联网+”大赛等奖项80余项。包装设计专业以艺、工、文、商多学科交叉为特色,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以产品包装装潢设计、结构造型设计、智能包装功能应用、包装材料与印刷工艺为主要研究内容,综合运用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策划管理、设计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工艺、生产技术与数智技术等方面知识,以包装行业与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自身“工业底色+包装特色”形成的学科、专业、人才、创新等资源优势以及在全国包装行业的独特地位,探索包装全生命周期对人、产品、环境、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培养具备较强的市场调研、设计策划、设计实践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能独立进行包装设计实践、设计项目策划与生产管理专业以及具备前瞻性设计理念和创新性设计思维;具备较强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产品包装设计方向主要课程:包装导论、包装结构与造型设计、包装设计基础、包装材料及应用、系统包装设计、物流包装设计、文创产品包装设计、现代印刷技术、特需商品包装设计、社会服务与应用专题。
智能包装设计方向主要课程:包装结构与造型设计、包装材料及应用、包装影像采集、包装印刷与工艺、系统包装设计、物流包装设计、数字智能包装设计、材料智能包装设计、结构智能包装设计、社会服务与实践应用专题。
科学研究:近五年,本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呈现出齐头并进、成果丰硕的态势。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湖南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等省级二等奖7项、三等奖2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含重点)2项、国自科基金中德交流项目1项等,省级科研项目30余项,横向项目50余项,到账科研经费400余万元;出版专著10余部、专业教材20余部,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教研教改论文20余篇。其中,被SSCI、SCI、EI、ISTP等论文检索20余篇,在CSSCI、CSCD、中文核心期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50余项。
服务面向:本专业主持完成工信部《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包装工业发展规划》《中国包装行业品牌发展研究》《中国包装工业发展史》等编撰任务,参与制定包装规范和行业标准多项;共建设计研发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5个省级平台。服务面向全国包装行业,致力于培育具备较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杰出人才。建立高效的政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师生共同投身实践项目,显著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
就业升学:近5年,本专业共培养本科毕业生719人,毕业就业率分别为85.64%、86.88%、83.47%、84.76%和91.72%,年度就业率均为100%,考研上线率为60.7%。50余人进入阿里巴巴、腾讯、华为、美的、宝洁、中车株机、三一重工等世界500强企业,200余人加入网易、柏星龙、虎彩、旺盈、裕同、甲古文、劲嘉等业内知名设计公司,50余人考取硕士研究生,20余人出国留学深造,10余人录用为公务员和赴新疆、西藏工作,30余人选择自主创业。近5年毕业就业率达平均达到86.50%,毕业生的就业流向与社会需求高度吻合,主要流向经济发达地区和知名企业。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