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新媒体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主要面向互联网和新媒体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系统的新媒体信息传播理论和新媒体专业素养,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工作需要,能够在新媒体行业、新闻与出版机构、文化传播机构、互联网科技公司、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新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网络新媒体策划运营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秉承新文科理念,坚持“人文性+应用性+交叉性”的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带动能力,开设新媒体理论与传播实践、新媒体文化、新媒体技术、新媒体理论研究等主要方向课程。
主要课程:传播学原理、智能传播概论、网络传播法规与伦理、新媒体运营、融合报道实务、新媒体网页制作、虚拟传播技术与应用、非线性编辑、数据挖掘与可视化、新媒体产品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全媒体采写、网络新闻评论等。
人才培养: 专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具有新闻传播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媒体融合发展的新趋势;熟练掌握融合新闻采访、写作、编辑业务技能,有较高的文字水平和社会活动能力;能够在新闻、出版和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和管理工作,从事现代传播媒体与社会组织机构的业务操作及组织管理、网络媒体新闻采编与运行管理、媒介市场分析与媒介经营管理等工作,能够胜任大众传媒以及新媒体与广告营销、企事业单位宣传等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办学以来,本专业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毕业学生主要活跃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媒体单位或网络传播公司、央媒、省级媒体以及各级政府宣传部门。多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创意传播、新媒体创意大赛、全国大学生新闻评论大赛等赛事,分别取得一、二、三等奖的优秀成绩。
科学研究: 本专业教师在学科研究领域已形成自己的特色,并取得一系列可喜成果,其中在智能传播、新闻史研究、国际传播与媒介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课题2项,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3项,湖南省社科基金课题5项、湖南省教育厅重点资助课题4项,其他省、市厅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近5年获得教学成果奖3项,获得省部级社科成果奖4项,学会奖1项及其他科研成果奖10余项。近5年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CSSCI收录20余篇,出版专著8本。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国家一流课程1门,湖南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湖南省课程思政名师1名,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1名。两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服务面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主要面向互联网和新媒体行业培养具有扎实、系统的新媒体信息传播理论和新媒体专业素养,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全媒体时代媒体融合工作需要,能够胜任新媒体行业、新闻与出版机构、文化传播机构、互联网科技公司、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内容生产与传播、策划运营及管理等工作的创新应用型人才。
就业升学:毕业生可在政府机关、传媒机构、宣传部门、文化传播公司、互联网大厂等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新闻传播、新媒体营销、媒介经营、出版编辑、视频制作、文化创意、舆情分析及教育教学等工作。近年来,本专业20%的毕业生选择继续深造,分别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暨南大学、西北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悉尼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西北政法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湘潭大学、海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更有部分同学现在清华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现有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湖南总站、中国新闻网、人民网香港分社、澎湃新闻、上海每日经济新闻、湖南卫视、湖南红网、梨视频、广东广播电视台、潇湘电影集团等媒体单位、中国中车、平安保险、美的集团、腾讯视频等企业单位、各级政府机关和中小学校。
本专业学制四年,授予文学学士学位。